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说”(ID:kejishuo),作者:老铁007,36氪经授权发布。

这场疫情对娱乐行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2020年贺岁影片全面退出,《囧妈》又第一时间与头条系平台合作,首创院线电影的网络首发先例,这也引起了院线的强烈反弹,亦表示要从此封杀徐峥电影,但仍然挡不住甄子丹主演的《肥龙过江》放弃院线选择在网络首播。

此次疫情对于院线几乎是个致命的打击,但疫情对泛娱乐行业的影响就止步于此了吗,抑或是《囧妈》事件会成为常态吗?

带着以上问题我们来理性分析泛娱乐行业在疫情之后的走向。

院线电影已告别高成长周期,小镇青年注意力开始转移

资本在影视业崛起中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资本在C端驱动线上售票平台,尤其是产生了票补这一现象,9.9元电影票成为2014年后的一大行业现象,将用户大量吸引至电影院;另一方面,资本亦大量投资在影视公司,加快影视作品的制作,影视公司出于估值和宣发实力,亦开始广建院线,并通过ABS等手段提前透支院线收益(《叶问3》便是实例),期间产生大量的刷票房行为,使行业产生了畸形发展的趋势。

201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监管的加强(禁止平台票补行为)以及资本市场的退潮,影视行业开始进入常态发展周期,我们看下图。

摘自灯塔专业版

2018年国内总票房仅增加8.6%,到2019年该数字则降为5.7%,不仅低于社会消费总额增速,亦落后于GDP大盘增长,换言之,影视行业开始进入低速阶段。

再看银幕数,2019年银幕数达到68284块,较上年增加11%,虽然较2018年的17%增速有所下滑,但银幕数增长大于票房增速,可说明单块银幕产生票房是呈下降趋势的,在猫眼专业版中,2019年前往电影院共17.28亿人次,较上年仅增加1000万人次。

我们又根据行业提供2019年相关信息,做以下图表

可以看出,一线城市仍然是性价比最高的区域,单银幕对票房的撬动能力远大于其他地区,曾经被业内看好的四线城市表现却最差,用27.5%的银幕占比,仅拿到了17.6%的票房,吸引了18.8%的观影人群。

同期四线城市银幕数较上年仍然增加了11.8%,但观影人次仅增长3.5%,票房增长9%,换句话说,电影作为传统娱乐项目其吸引力正在迅速衰落,尤其在此前被认为是票仓的下沉市场。

县域地区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我们以国内主做县级院线的红鲤鱼院线数据为参考。

2019年不仅票房增长降到6%的低速,且观影人次由上年的3204.9万降到了3199.6万。

小镇青年远离电影院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显。

暂做以下小结:以下沉市场为代表的观影人群正在逐渐远离电影院,抑或是,电影作为传统娱乐项目,其对目标人群的吸引力有不断下降的风险,这其中既有影视内容制作参差不齐的问题,更重要乃是已经有新的娱乐产品在取代电影。

线上娱乐取代院线看电影不如刷抖音

我们从QuestMobile最新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中找到一些端倪。

今年春节由于是疫情的高发时刻,各地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使得线下活动时长被大量压缩,线上承接了部分线下休闲时间,在上图中可以看出,短视频可谓是此次疫情中最热门的领域,时长占比由去年春节的第三位,跃升为第二位,超过了手机游戏。

值得关注的是,与影视业密切相关的在线视频业占比相对稳定,成饱和态势。

换句话说,影视行业也好,在线游戏也罢,从使用时长上看都在被短视频影响着,就此逻辑,若进电影院人群减少,线下其他娱乐方式保持不变,那么用户在线上会消耗更多的市场。

2019年4月QuestMobile的报告亦能证明此结论,当期短视频为代表的三款泛娱乐产品月使用时长分别为:短视频22.3小时,游戏直播8.6小时,手机游戏20.3小时,短视频超过超过游戏,成为泛娱乐第一品类。

结合219年4月和最新的疫情报告,不难看出,短视频仍处于快速成长周期,而游戏、长视频都已经略显饱和,此趋势已是相当明显。

小镇青年更是如此,根据QuestMobile数据每月大致有128小时在移动互联网上,平均每天4.3个小时,若每天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休息以17小时计算(休息,工作,交通,吃饭共计),也就说移动互联网的趣味性已经将小镇青年的剩余时间榨取干净,除此之外,每天抽出两个多小时去电影院上在事件是比较困难的。

至此我们也基本大概理清了电影行业走低的一大原因:移动互联网的快节奏娱乐开始大量占据用户时长,一场电影动辄接近两个小时,加上交通、吃饭时间,少说也得三个小时,用户不如多刷几下抖音了。

《囧妈》会成常态吗?

首先我们先给出答案:不会成为常态。

先看欢喜传媒此次与字节跳动6.3亿元合作内容:

其一,欢喜传媒出品的新电影和网剧在其首映平台上映后要同步在字节跳动平台中,6.3亿元乃是版权费用,若一旦平台收入超过6.3亿元,欢喜传媒可获得增量的分成;

其二,双方在流量、广告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其三,双方共建流媒体平台,共建院线频道,共同出资购买版权。

2017年,在将张艺谋、张一白、黄渤、徐峥、王家卫等十余位国内顶级电影人纳入麾下之后,欢喜传媒曾放话要做奈飞模式,并在2017年内测了欢喜首映,将欢喜传媒制作头部影片优先在此平台,较为代表的是,2019年贺岁片《疯狂的外星人》,上映一年内除欢喜首映平台外,在优爱腾(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均未同步。

该模式能否走通,短期内或许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概念,但能否成功又要同时具备:1.大量资金的投入,尤其在购买版权部分;2.欢喜传媒自制内容能否保持长期的热度,事实上《囧妈》此次口碑也大致是“扑街”了;3.在平台未成功之时,版权未分销至其他平台所损失的版权机会成本如何弥补。

虽然2017年开始内测试,但欢喜首映一度相当低调,其后与CCTV6、1905.com以及百事通都达成了合作协议,虽然强调了其他平台为欢喜首映的导流作用,但事实上,欢喜传媒对版权已经逐步放开,通过版权分发来解决现金流和流量的双重问题。

此次与字节跳动亦可看成此模式的延续,用手中版权做筹码不仅换来6.3亿的现金,还换来平台的流量支持,只是在此,欢喜首映更似版权中介已非标榜的流媒体奈飞了。

对于字节跳动,在此合作中拿到了长视频的版权,与短视频配合,可拿到泛娱乐用户市场的最大盘。

那么,此模式为何就不能通行呢?

原因在于,院线的发行模式虽然强调资源调动,但事实上是具有一定的“赌性”的,一部影片,可以创下各种意想不到的票房神话,诸如当年的《泰囧》火爆是令业内意想不到的。

电影的魅力不仅在于艺术,也在于最终商业结果的高深莫测,大导演可以并报与此,不知名小导演也可在此扬名立万,这是院线电影“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主要原因。

若线上化发行,线上的精算师们会根据卡司、剧情、题材计算出一个“合理”价位,再有一定的分成和浮动空间,但其创造奇迹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从概率上看,互联网公司此前都在标榜自身的数据驱动IP的能力,但成功者可谓是寥寥,实操如此,给电影定价亦是如此。

此次字节跳动支付的6.3亿元,其购买的乃是包含《囧妈》在内的所有欢喜首映的版权,前者的估值大致在3-4亿元,根据院线电影的分成模式,字节跳动预估票房大致会在10亿元左右。

这或许有一定的溢价空间,根据豆瓣评分以及预售情况《囧妈》的效果并不算太好,但对于欢喜落袋为安,虽然少了“赌”的刺激,但稳定了收入,减低了风险。

但对于优爱腾,会模仿字节跳动去大量买院线电影首发吗?

以爱奇艺为例,2018年共收入250亿元,经营性亏损接近90亿元,内容方面成本为211亿元,就现在主流视频网站模式,版权购买与广告和会员变现之间并未能形成平衡点,而院线首发电影的成本又相当之高,动辄上亿,又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2019年国产电影票房前10名的中位数大致在20亿元左右,根据分成比例制作公司要分成平均在6-7亿元,这也是可计算为优爱腾采买的大致成本,一部两部的联合采买或许可以实现,但平台大规模的买断,就现在情况还是不太现实。

较为代表性案例为《肥龙过江》乃是全网联合采购,本山传媒的《刘老根3》由腾讯影业投资,最早乃是独家在腾讯视频,出于成本分摊及其他原因最终选择了全网联合模式。

字节跳动此次与欢喜传媒合作,更多是出于产品和用户端的布局,在有较为充沛现金流的情况下用6.3亿打包购买欢喜传媒版权也是一笔划得来的买卖,但《囧妈》这种案例应该不会重演。

在院线电影已经不具备明显的朝阳行业特色时,加之线上娱乐的风生水起,这将不断刺激并重组泛娱乐格局,欢喜传媒和字节跳动此次合作可作参考,但短期内该《囧妈》不会成为常态,否则我们就看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的票房神话了。

举报/反馈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119380252127363&wfr=spider&for=pc